由尔冬升监制,简君晋执导,姜大卫、余香凝、林保怡等主演的电影《白日之下》将于4月12日上映,影片讲述了新闻记者凌晓琪截获一宗有关残疾院舍“彩桥之家”虐待院友的线报,为了查实真相,她通过伪装成失智老人通伯孙女的方式潜入院舍,寻找日光之下残酷真相的故事。
影片去年11月2日就已经登陆香港大银幕,受到了香港文艺界和媒体界人士的广泛赞誉与支持。不仅如此,影片还曾荣获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的提名,亮相多个华语影展均获得不错口碑。目前影片在豆瓣被打出8.2的高分,这部《白日之下》究竟为何如此打动人心呢?
残疾院舍中的残酷真相
《白日之下》改编自2015年剑桥护老院虐待院友以及2016年康桥之家院长涉嫌性侵院友、大半年内六人离奇死亡等真实事件,用影像揭开在香港社会里,隐藏在新闻背后、鲜为人知的院舍真相。
“人老了是一个包袱。” 电影里至少两次,从不同角色口中传递出这句话。养老,失能老人、残障人士的生活如何保障,是《白日之下》想要探讨的问题,这并不单单是个体家庭需要面对的,更是整个社会的难题。
虽然社会有公立福利机构,监管透明,但资源严重不足,一般残障人士需要排队15年才能等到一个公立床位。而失能老人、残障人士并不会因为机构资源不足而减少数量。
僧多粥少的现实窘境下,香港政府也不得已将其转移给私立福利院舍,它们收费较低,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能负担的唯一选择。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私立机构中接近八十多个老人,仅仅有两人负责管理看护。它是违规出现的,但影片中的管理机构只能默许这种情况,因为排队的人太多,只好用社会的力量去推动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的快速解决。
而当社会福利救助的地方变成一门生意的时候,它必然就会衍生出一些恶,老人们被绑住手脚,在天台用水管冲洗身体,不听话就被扇打耳光等等令人发指行为就发生了。
新闻媒体带来的社会正义
《白日之下》不仅揭示了残疾院舍虐待事件的真相,更通过这一事件引发了对于社会公正和新闻真实的广泛思考。
人们有时候不去追逐真相,除了事不关己外,也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无法面对。电影中残疾院舍即使虐待失能或残障老人,却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庇护场所,如果这个院舍也不在了,那么他们连一块安睡之地都没有,只能风餐露宿睡大街。
影片中的女记者一心追求所坚持的正义,以自认为正确的方式说出真相,但最后的却是损害了院友们的切身利益,让他们陷入失去稳定生活的困境。
这一刻真相是否至关重要?也许这也是影片想要深入探讨以及表达的核心,比起黑暗,白日之下的阴影或许更会将人吞灭。媒体确实能带来一部分正义,但更可惜的是:排除万难地说出了真相,但却没人能负责。
对于新闻记者而言,是要完成自己的小我,还是成就更多的大我,有的时候会发现简单的愤怒特别容易,但是建设性推动它改变并且成就更多的人的受惠和普惠,其实是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的。
新闻题材电影的力量
相对于影片当中的撤诉的结局,现实中“康桥之家院长涉嫌性侵院友”这一案件则因为受害人家属坚持上诉,最终通过民事诉讼获得了法庭裁定胜诉,等到了正义的裁决。
也正是因为影片在香港上映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让大家重新开始关注依然在坚持上诉的受害者家属,以及逍遥法外的康桥之家院长张健华,才能有如今的判决结果。也可以说,因为这样的电影存在,让处于底层的弱势群体得到了一个公正的结果。
正如电影《华盛顿邮报》当中所说“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历史是长新闻,新闻是短历史,那么当我们用影像完成一段记录的时候,就是完成了一段历史的铭刻以及一段新闻的答案。
影片《白日之下》就是这样一部为弱势群体发声的现实题材电影。在无可奈何面前,我们该做些什么,或许从不漠视便是一个好的开端。朗朗乾坤下,如果人人都能做出自己的努力,从很长的时间的跨度上来讲,这每一步是有价值的,所以要相信向前一步的力量,愿白日之下再无伤害。
扫描二维码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