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从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到惠及万家的生活风尚,全民健身已融入大众生活。3月28日,在第八个“运动健康节”当日纪录电影《北京2022》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举办了题为“双奥之城 共创未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简称“十四冬”)赛事志愿者线下观影交流活动。活动邀请了电影《北京2022》主创、“十四冬”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简称“冬奥会”)志愿者代表、致力于推广冰雪运动的各界人士以及冰雪示范校小学生代表,在重温《北京2022》同时共话“双奥之城”冰雪故事,共谋“冬奥精神”的传承与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未来。
传承“冬奥精神” 共叙中国“冰雪故事”
电影《北京2022》由张艺谋监制,陆川执导。制片人李丽莎讲述了其在拍摄期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她感慨道,“冬奥精神”是一种坚持,正如同从成千上万条素材中剪出120分钟片子非常’熬人’,但如果不把它当做难以逾越的事,大家也就都能逾越过去;在影片中出镜的理发师朱宥承认为“冬奥精神”就是自己在冬奥工作时深刻感受到祖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强大与自信;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大众冰雪部副部长李佳军也分享了冬奥期间难忘的经历,“很多小运动员从备战冬奥到参加比赛,勇于不辱使命、勇于挑战自我,是最让我钦佩的。”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进冰雪旅游发展,完善冰雪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加快冰雪旅游与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制造等融合发展。”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副院长白宇飞和中国外文局煦方国际传媒产品总监钟磊对此感受颇深,分别发表了各自观点。白宇飞以“拥抱冰雪运动黄金期 助力双奥之城新突破”为话题,提出正是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冰雪运动的发展打下了稳固基石;通过冰雪合作、冰雪名城、冰雪消费、冰雪文化等举措,推动“双奥之城”强势发展,“中国冰雪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好”。从事新媒体国际传播工作的钟磊透过国际视野,以视频形式讲述“冬奥精神”的故事,展现“双奥之城”——北京的中国魅力、魄力、吸引力。
“十四冬”传递“冬奥精神” 志愿者点燃冰雪激情
与此同时,此次活动还邀请来许多北京高校志愿者团队。参与了“冬奥会”与“十四冬”的赛事志愿服务代表们,也传达了他们关于传承“冬奥精神”的体会。来自北京大学的龙媛,分享了冬奥赛事期间现场目睹国旗在场馆冉冉升起的震撼瞬间。“双奥之城”的荣光、“冬奥精神”的热血也让她在过去的两年,成功地从一名志愿者“”蜕变”成大学生思政辅导教师。从‘鸟巢一代’到“冰新一代”的付出与奋进的故事,将通过她的工作接力传承。
北京工业大学陈佳佳在“冬奥会”期间的志愿者工作,让她深受“冬奥精神”鼓舞——“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2023年夏北京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她毅然决然再次走上志愿服务岗位,“我就是在这些亲身实践中感受与践行‘冬奥精神’的最大意义!”
2024年2月17日,“十四冬”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幕,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后首个全国冬季项目综合性体育赛事。为保障赛事顺利举办,2023年5月起,志愿者服务工作部开展线上招募报名、线下面试、集中政审,招募志愿者1700人。截止到2月17日,累计参与赛事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41487人次,他们参与到志愿者调度与管理、竞赛服务、竞赛场地服务、功能区接待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等20个岗位当中,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352412.2小时。志愿者们通过“志愿精神”,充分展现其对“奥运精神”的热爱、了解和传递,向着“点燃冰雪激情 放飞中国梦想”的未来迈进。
身受感召心怀憧憬 “冬奥精神”赓续传承
来自冰雪示范学校东城区新鲜胡同小学的同学受邀出席本次活动,他们分享了各自与冰雪运动的不解之缘,这也彰显出主办方对冰雪未来主人翁们传承和弘扬“冬奥精神”的重视和培育。
一位擅长花样滑冰的四年级小学生,如今已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她说“在我的冰雪记忆里,成功只是一瞬间,摔倒和失败才是主旋律。我用失败和挫折直面自己的不足,我用勇敢和坚持发现更好的自己,这些都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热爱双板滑雪的少年表示,“我对滑雪运动的理解,就是要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两位小同学自豪地讲述自己热爱的冰雪运动,对于冰雪未来的畅想掷地有声。
从各界专家对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的介绍推广,到“奥运会”与“十四冬”高校志愿者对“冬奥精神”的深刻诠释与传递,再到小学生群体对冰雪运动的喜爱与热情,充分彰显了“冬奥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愿景。活动最后,出席志愿者及嘉宾还通过耀菜影城提供的vision pro服务体验了一把沉浸式“冰雪运动”。据悉,《北京2022》有望拍摄制作成VR版本再次与公众见面,以新质生产力为文化创意产业及中国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扫描二维码打开